第一百一十八章心系高原(二)
關燈
小
中
大
“老師,我記住了!趕走了日本鬼子,我就回老家,把這些好東西認真收集整理,包括黨項人在黃土高原生活的情況也都盡量的收集整理。”劉春點點頭。
“那都是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,都是瑰寶,應該代代傳承下去,絕不能丟了。我研究歷史,主要還是對歷史感興趣,其他的只能順便了解一下,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去研究。我帶著無限的眷戀離開了黃土高原,轉身向北,去了黃河岸邊,考察了古老的靈州城,又繼續向北,去了西夏都城興慶府。在那一帶我又呆了好長一段時間,除了考察當年大夏帝國的首府,還去了賀蘭山下,考察了大夏帝國諸位皇帝的陵墓。”
“老師,西夏那些帝王的陵墓一定非常宏偉,但也破壞的非常嚴重吧?”唐劍問。
“老鴨,非常宏偉這倒是能理解,皇帝嘛,場面肯定大。但是,你又沒去過,怎麽知道破壞嚴重?”劉春問。
“分析的,蒙古人滅了西夏,都不給專門修史,這些陵墓還能逃過劫難?”
“小劍分析還真有一定的道理。我跑遍了整個陵園,每個陵墓都拍了不少照片,問周圍的老鄉和當地政府收集了一些資料。我沒有拿任何實物,連散落在地上的瓦片也沒有動,那些東西都屬於這個陵園,屬於那個王朝,我不應該也沒有資格去動用。只是仔細的考察,用相機和筆,主要用筆去記載發現的一件件事情。”
“正如小劍所說,整個陵園破壞的相當嚴重,可以說遭到了毀滅性的劫難。只剩下一座座孤零零的土堆,還有周圍殘缺不全的土墻。陵園方圓五六十裏,發現大的陵墓有九座,其他陪葬墓幾百座。由於沒有墓碑,或是墓碑被砸爛了,無法判斷這些陵墓的主人。我按照昭穆制度,給每座陵墓安排了主人,似乎有些道理,但又有許多不解之謎。原本想著以後有機會了住在那裏,好好研究一段時間,把這些謎團一一解開。可是,這些年戰亂不斷,加上日寇入侵,一直都無法成行,而且短時間內都恐怕難以實現。但願有生之年再能去一趟那裏,如果沒有機會,那就只能靠你們這些後人去完成了。”林教授嘆息道。
“老師,一定會有機會的。下次再去,我陪您去,我們這些人都陪您去。另外,老師,這個昭穆制度……”劉春問。
“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,那真是太好了。要是再能有你們這些人陪同,老夫睡覺都是笑著。所謂昭穆,是古代宗法制度對宗廟或墓地的排列規則和次序。始祖之左方稱昭,始祖之右方為穆。廟制規定,天子立七廟,諸侯立五廟,大夫立三廟,士立一廟,庶人無廟,以此區分親疏貴賤。延伸到民間,祠堂神主的擺放次序就是昭穆制度,比如,始祖居中,左昭右穆。父居左為昭,子居右為穆。一世為昭,二世為穆;三世為昭,四世為穆;五世為昭,六世為穆。單數世為昭,雙數世為穆。先世為昭,後世為穆;長為昭,幼為穆;嫡為昭,庶為穆。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照此規定。我就是按照昭穆制度給西夏陵園這些皇帝們安排座次的,準與不準那就得進一步考證了。”
“泉兄給陵園每座陵墓安排主人,有根有據,想要反駁就得找出相當有說服力的證據。哎呀……我這個北方人,卻一直沒有去過那裏,讓你這個南方人捷足先登了,有點慚愧啊!另外,你還去了什麽地方?說出來聽聽!”楊先生笑道。
其實,楊先生同樣去過不少地方。這片陵墓也去過,只不過時間緊,僅僅看了幾個陵墓,沒有把整個陵園考察完,所以就說自己沒有去過。這也是他半生的遺憾,一直都想再去一趟,把整個陵園挨個考察一遍,可惜一直都沒有這也的機會。
“考察完陵園,我們繼續往西。當時乘坐的是當地政府的大卡車,路途一片荒涼,也就沒有停留。一直到了西邊的涼州才下了車,在那裏考察了幾天,重點看了那塊石碑。”林泉教授繼續講述。
“泉兄說的是那塊西夏碑吧?我也曾經去看過一次,可惜看過也就看過了,只知道上面文字的大致意思,卻沒有對上面的西夏文字展開進一步的研究。”楊先生苦笑道。
“苓老弟並不是專門研究文字的,沒有研究這不難理解。我也沒有研究西夏文字,至今都不認識西夏文字。不過,我計劃最近安靜下來,好好研究一下西夏文字,並做了一些準備工作,包括碑文拓片,以及其他教授對西夏碑的譯文等等。”
“唉……我跟翻譯西夏碑的教授經常一起交流,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,卻一直忙於其他事物,沒有請教西夏文字方面的事情,又讓你這個南方人恥笑了。也罷,正好孩子們都在,你就把那塊西夏碑的故事給講一講,省的他們以後再來煩我。”
“你這家夥,我以為早就給他們講了呢,鬧半天啥都沒說,是不是不來我這裏還不準備給孩子們講啊?唉……某人偷懶了,卻要我給娃娃們補課,簡直是……那好,我就給孩子們講講。研究歷史,尤其西夏歷史,涼州這塊西夏碑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,它太重要了,重要到我都無法估量出它的重要性!”林泉教授開始了講述。
“話說清嘉慶九年,著名的金石學家、史學家張澍先生,因病回到了家鄉涼州。一天,他和朋友到大雲寺中游玩,忽然發現寺院深處有個亭子,四面用磚泥砌封得嚴嚴實實,亭子周圍雜草叢生,看來已經很久沒人光顧了。好端端的亭子為什麽要用磚頭砌封起來,難道這裏面有什麽秘密嗎?張澍好奇,向寺裏的僧人打聽。僧人告訴他說,這是一個被詛咒的亭子,封在這裏已經有好幾百年了;還說當地有個傳聞,凡是打開封磚的人,都會遭到可怕的天災報應。所以幾百年來,沒人敢靠近這亭子一步。而裏面究竟是什麽,也已經沒人知道了。身為學者的張澍自然不相信這種傳聞,一定要打開砌封看個究竟,並對天發誓,開封後如果有什麽災禍,自己一人承擔,絕不連累旁人。張澍再三說服僧人,強行命令家丁打開封磚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那都是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,都是瑰寶,應該代代傳承下去,絕不能丟了。我研究歷史,主要還是對歷史感興趣,其他的只能順便了解一下,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去研究。我帶著無限的眷戀離開了黃土高原,轉身向北,去了黃河岸邊,考察了古老的靈州城,又繼續向北,去了西夏都城興慶府。在那一帶我又呆了好長一段時間,除了考察當年大夏帝國的首府,還去了賀蘭山下,考察了大夏帝國諸位皇帝的陵墓。”
“老師,西夏那些帝王的陵墓一定非常宏偉,但也破壞的非常嚴重吧?”唐劍問。
“老鴨,非常宏偉這倒是能理解,皇帝嘛,場面肯定大。但是,你又沒去過,怎麽知道破壞嚴重?”劉春問。
“分析的,蒙古人滅了西夏,都不給專門修史,這些陵墓還能逃過劫難?”
“小劍分析還真有一定的道理。我跑遍了整個陵園,每個陵墓都拍了不少照片,問周圍的老鄉和當地政府收集了一些資料。我沒有拿任何實物,連散落在地上的瓦片也沒有動,那些東西都屬於這個陵園,屬於那個王朝,我不應該也沒有資格去動用。只是仔細的考察,用相機和筆,主要用筆去記載發現的一件件事情。”
“正如小劍所說,整個陵園破壞的相當嚴重,可以說遭到了毀滅性的劫難。只剩下一座座孤零零的土堆,還有周圍殘缺不全的土墻。陵園方圓五六十裏,發現大的陵墓有九座,其他陪葬墓幾百座。由於沒有墓碑,或是墓碑被砸爛了,無法判斷這些陵墓的主人。我按照昭穆制度,給每座陵墓安排了主人,似乎有些道理,但又有許多不解之謎。原本想著以後有機會了住在那裏,好好研究一段時間,把這些謎團一一解開。可是,這些年戰亂不斷,加上日寇入侵,一直都無法成行,而且短時間內都恐怕難以實現。但願有生之年再能去一趟那裏,如果沒有機會,那就只能靠你們這些後人去完成了。”林教授嘆息道。
“老師,一定會有機會的。下次再去,我陪您去,我們這些人都陪您去。另外,老師,這個昭穆制度……”劉春問。
“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,那真是太好了。要是再能有你們這些人陪同,老夫睡覺都是笑著。所謂昭穆,是古代宗法制度對宗廟或墓地的排列規則和次序。始祖之左方稱昭,始祖之右方為穆。廟制規定,天子立七廟,諸侯立五廟,大夫立三廟,士立一廟,庶人無廟,以此區分親疏貴賤。延伸到民間,祠堂神主的擺放次序就是昭穆制度,比如,始祖居中,左昭右穆。父居左為昭,子居右為穆。一世為昭,二世為穆;三世為昭,四世為穆;五世為昭,六世為穆。單數世為昭,雙數世為穆。先世為昭,後世為穆;長為昭,幼為穆;嫡為昭,庶為穆。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照此規定。我就是按照昭穆制度給西夏陵園這些皇帝們安排座次的,準與不準那就得進一步考證了。”
“泉兄給陵園每座陵墓安排主人,有根有據,想要反駁就得找出相當有說服力的證據。哎呀……我這個北方人,卻一直沒有去過那裏,讓你這個南方人捷足先登了,有點慚愧啊!另外,你還去了什麽地方?說出來聽聽!”楊先生笑道。
其實,楊先生同樣去過不少地方。這片陵墓也去過,只不過時間緊,僅僅看了幾個陵墓,沒有把整個陵園考察完,所以就說自己沒有去過。這也是他半生的遺憾,一直都想再去一趟,把整個陵園挨個考察一遍,可惜一直都沒有這也的機會。
“考察完陵園,我們繼續往西。當時乘坐的是當地政府的大卡車,路途一片荒涼,也就沒有停留。一直到了西邊的涼州才下了車,在那裏考察了幾天,重點看了那塊石碑。”林泉教授繼續講述。
“泉兄說的是那塊西夏碑吧?我也曾經去看過一次,可惜看過也就看過了,只知道上面文字的大致意思,卻沒有對上面的西夏文字展開進一步的研究。”楊先生苦笑道。
“苓老弟並不是專門研究文字的,沒有研究這不難理解。我也沒有研究西夏文字,至今都不認識西夏文字。不過,我計劃最近安靜下來,好好研究一下西夏文字,並做了一些準備工作,包括碑文拓片,以及其他教授對西夏碑的譯文等等。”
“唉……我跟翻譯西夏碑的教授經常一起交流,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,卻一直忙於其他事物,沒有請教西夏文字方面的事情,又讓你這個南方人恥笑了。也罷,正好孩子們都在,你就把那塊西夏碑的故事給講一講,省的他們以後再來煩我。”
“你這家夥,我以為早就給他們講了呢,鬧半天啥都沒說,是不是不來我這裏還不準備給孩子們講啊?唉……某人偷懶了,卻要我給娃娃們補課,簡直是……那好,我就給孩子們講講。研究歷史,尤其西夏歷史,涼州這塊西夏碑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,它太重要了,重要到我都無法估量出它的重要性!”林泉教授開始了講述。
“話說清嘉慶九年,著名的金石學家、史學家張澍先生,因病回到了家鄉涼州。一天,他和朋友到大雲寺中游玩,忽然發現寺院深處有個亭子,四面用磚泥砌封得嚴嚴實實,亭子周圍雜草叢生,看來已經很久沒人光顧了。好端端的亭子為什麽要用磚頭砌封起來,難道這裏面有什麽秘密嗎?張澍好奇,向寺裏的僧人打聽。僧人告訴他說,這是一個被詛咒的亭子,封在這裏已經有好幾百年了;還說當地有個傳聞,凡是打開封磚的人,都會遭到可怕的天災報應。所以幾百年來,沒人敢靠近這亭子一步。而裏面究竟是什麽,也已經沒人知道了。身為學者的張澍自然不相信這種傳聞,一定要打開砌封看個究竟,並對天發誓,開封後如果有什麽災禍,自己一人承擔,絕不連累旁人。張澍再三說服僧人,強行命令家丁打開封磚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